首页>滚动 > >正文

乾县一中让思政课更接地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新教学方式

乾县一中让思政课更接地气

4月10日下午,在咸阳市乾县第一中学高二(20)班教室,省级教学能手归宝绒老师正在通过思维引导型教学方式,给该班学生进行《生活与哲学》一课的讲授。

课堂上,归老师通过许多生活实际案例,从真理的条件性到具体性、从世界观到方法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求索真理的历程”。学生们认真听讲、记录的同时,争相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谈到这堂课的体会,张思甜同学向记者说:“哲学课程我们是第一次接触,这堂课上,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告诉我们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现真理。课堂上,老师讲到的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成功案例,我们平时只知道‘杂交水稻之父’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却不知道他在研究中推翻‘真理’、捍卫真理的艰辛历程。这样的授课,让我们听起来很感兴趣,并很容易接受,这样的课堂很接地气。”

谈及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归宝绒老师向记者介绍,哲学的理论性比较强,如何做到让学生爱听易懂?我在备课当中,尽量在选材的时候贴近学生生活。“这堂课,我在课件设计过程中,以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为例,尝试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然后看孩子们有没有理解和掌握,有没有观察生活实际。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关心国家大事。”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郭党国介绍说,一直以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于课堂,创新教学,努力做到让学生喜欢思政课程,创造思政精品课。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专题讲座、最美教师演讲、学生评价教育等,让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品德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通过评选文明班、卫生优胜班级、三好学生、德育标兵、优秀班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使学生学习有榜样、有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通过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激发学生追求更高梦想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报记者 孟琳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