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 > >正文

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落地还要迈过哪些坎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对当下的职业教育来说,是热词,也是关键词。

这份热度来源于教育部日前印发的一份文件——《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文件要求,2023年底前建设50家左右,2024年底前再建设50家左右,到2025年共建设150家左右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资料图)

事实上,在中办、国办去年12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中,市域产教联合体便被重点列出。《意见》明确,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这几天,山东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产教联合体,四川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产教联合体……各地陆续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旨在携手打造融合发展、职教示范和产业创新高地。

市域产教联合体,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在建设落地过程中,又应重点关注哪些紧随而至的难点与问题?

1.直面堵点:将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深度捆绑

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为了什么?与以往产教融合模式有何不同?

“产教融合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也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欧阳忠明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产教融合在促进职业院校转变传统办学观念和模式,主动面向、融入、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产教合而不融、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校热企冷”等问题依然存在。

欧阳忠明认为,为直面且解决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意见》提出了建设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任务。“这有利于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深度捆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研究员周海英看来,这一举措或将解决两大痼疾:“过去,不少产教联合体存在虚拟化、空心化、表面化的问题,现在则是强调实体化,有利于与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协作;过去,一些院校贪大求全,追求大企名企,现在是重视本土市域、产业园区、要素聚集等,有利于更好整合运用周边产业园区企业资源,贴近社会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有所区别,外部依赖性强,也更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主体形成合力,协同育人。‘联合体’的创建是政、校、企、行业、产业等多元主体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唐智彬表示,在用足区域政府政策的同时,发挥各方优势协同育人,为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错配”提供了可能途径。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什么,如何建?同样是实践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对此,《通知》提出,联合体依托的产业园区总产值在本省份位于前列,主要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为核心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体职业教育资源富集,涵盖中职、高职(含职教本科)学校,吸纳普通本科学校作为成员,搭建联合体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

2.实施难点:“联而不合”需关注

顶层设计已出,如何将文件落地,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通知》指出,联合体内各类主体协同配合,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达到产权明晰、组织完备、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实体化运作要求。

但多方合作联动如何保障,依旧是唐智彬担忧的重点问题之一。他说:“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产教融合新载体,多方合作过程中各主体的联动将是一大难题。例如,政府面对这一新产物,在协同发展保障制度方面可能依然存在‘政策真空’,导致‘校热企冷’‘合而不融’等问题,过去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中的问题可能会重演。”

欧阳忠明也表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一般情况下,同一区域存在多所不同类型的院校,举办方也不尽相同。由于隶属关系不同,经费渠道各异,多数单位自成一体,要实现产业园区、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与地方的同频共振,如若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便会出现市域产教‘联而不合’的现象。”

“相较于以往的产教融合,市域产教联合体覆盖面更广,涉及要素更多。如何体现‘市域’特征也是一大难题。”唐智彬说,市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衡,都将会影响市域产教联合体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周海英提醒,要注意国有资产相关政策问题。“联合体实体化运行,涉及公办高职院校国有资产与民营企业非国有资产的混合所有制问题。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以资金、知识、技术、管理、设备等要素实质性参与投资办学、产教联合的过程,就是公办高职院校产权结构逐步转变的过程。在这种合作与转变过程中,容易形成资产上的利益捆绑,也容易踩到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因此,国家层面亟须出台相关政策规避风险。”

这一问题,也被欧阳忠明提及。他进一步分析,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实践中,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的资本逐利性之间长期存在“公私”矛盾,加之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诸多问题尚不明晰,比如资产的划定、产权的明晰、基于产权结构的现代法人治理体系、基于产权属性的内部运行机制等,这些问题均让办学主体尚存顾虑,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推进。

3.发展建议:构建产教联合资源共享平台

面对难题,如何破解?

“联合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有效平衡各相关主体利益的连接方式,建立产教协同创新治理机制,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欧阳忠明指出,政府要落实规划、指导、协同、监管等职能,优化重大产教项目政府服务方式,将工作落脚点放到推动联合体协议有效落实、保障各参与方权益、政策对接支持等方面。针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地方认为“不敢碰”“不好讲”的难点,应引导基层大胆试、大胆闯,比如,可以由政府牵头打造一到两所混合所有制的产业学院作为范本。

唐智彬则建议,政府部门应建立常态化机制,补足相关保障政策措施,明确定位各方职责。利用财政杠杆,增加资金投入,整合资源,尤其是职业教育资源,强化服务供给,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引导与组织协调,宏观调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

“同时,要以市场纽带牵引联合体持续创新,成立理事会,推动联合体建立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明确的共同目标和市场利益纽带形成紧密合作关系,统筹推进平台团队建设、科技项目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孵化、社会职业培训、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协同育人等工作。”欧阳忠明指出。

“更重要的是,园区企业要有长远战略视野,避免短期利益追求,要着眼于通过联合体助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自身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周海英进一步指出。

“应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产教联合资源共享平台。”唐智彬强调,这个平台可以实时共享各方资源储备与资源需求,促进区域内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空间集群效应,建立动态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市域产教联合体资源一体化共享的生态格局。

(光明日报 记者 晋浩天)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