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成黑龙江省农用地等别分布规律的地域、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资料图)
2、(一)光温是决定农用地质量的关键条件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北端,在全国属于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热量最少的省份,全省冰冻时间高达半年以上,无霜期不到 130 天,只能种植一季农作物。
3、特别是最北端的大兴安岭山区,属于寒温带气候,年≥ 10℃有效积温在 1800℃以下,无霜期不到 90 天,只能种植小麦、大豆、马铃薯等早熟低产作物,农作物产量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4、严峻的光温条件决定了黑龙江省农用地国家级的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处于低值区,农用地质量总体不高。
5、对光温条件较差的大兴安岭山区,其他自然条件再好,由于光温条件限制,农用地质量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
6、(二)各区域光、热、水、土条件不协调,影响农用地质量黑龙江省虽然热量低、降水量少,但雨热同季,农作物生长期内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 以上,平原区无霜期在 120 天以上,加上土质肥沃,自然肥力高,完全可以满足一年一季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7、但由于各区域光、热、水、土条件不协调,影响了农用地的质量。
8、松嫩平原西部光、热条件好,有效积温高,但年均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干旱严重,农用地质量不高;松嫩平原北部,土壤以黑土为主,土质肥沃,但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地力逐年减退;三江平原东部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受洪涝灾害,农业生产水平一直不高。
9、总体上,全省大部分地区光、热、水、土条件都不错,但由于存在某一方面缺陷,相互不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用地质量的提高。
10、(三)自然、经济社会、土地利用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区域农用地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大,农用地利用类型多样,由于山区、丘陵区、平原区,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松嫩平原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程度有很大不同,造成各区域农用地质量的差异。
11、从农用地等别分布规律看,平原区由于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好,农用地等别比较高;而山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土地效益低等原因,农用地等别较低。
12、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由于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不同,也造成农用地等别的差异。
13、松嫩平原东部自然条件较好,土质肥沃,经济发达,加上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水田比重大,农用地质量居全省首位;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由于干旱、风沙、盐碱灾害严重,土地比较瘠薄,粮食生产水平较低,农用地质量较差。
14、(四)增加农用地投入,改善农用地生产条件,可以提高农用地质量三江平原东部地区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洪涝灾害十分严重,粮食生产一直处于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状态。
15、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三江平原综合治理,修建了防洪排水工程,农田排水标准达到五年一遇,基本解除了洪涝灾害的威胁。
16、近几年又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水田,粮食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7、由于生产条件改变,建成高产稳产农田,耕地质量有很大提高。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