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 > >正文

杨雁翎水墨探索——因为有限制,才有真正的突破和自由

艺术家杨雁翎在“须臾流光”展览现场


(资料图)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即永恒。”

一切皆在须臾中诞生,构成了宇宙万物。

女性工笔艺术家杨雁翎的近年创作的水墨和工笔新作,正在“颂艺术中心”7月18日推出的新展“须臾流光”中展出,作品既有工笔的诗意又饱含礼佛的空灵。在这纷繁之中,偶然停下脚步,凝望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宁静与悠然,内心深处刹那永恒的诗意感受,何尝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杨雁翎在创作中借鉴了南宋花鸟画的灵感,将花卉作为她作品的主题,注重构图和物像结构,通过墨色的变化和层次渲染,极其细致地描绘了孤立的花朵,将其放大以填充画面平面并通过多角度的渲染,几乎使她的作品达到了抽象的层次,融合了传统审美与现代表达,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对传统绘画技法的运用,通过精巧的山水画皴法层叠出高精度的当代花卉语言。

杨雁翎 《幻》 110x110cm 绢本设色 2022

对花卉细节构造的抽离,使得花卉在她的作品中具有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超越具体的物像,成为了一个更具象征性的形象,远超过了题材本身的寓意。承载了传统绘画的精髓和当代视角的审美。既有含章之美,又不乏力透纸背的生命力。花朵在她的作品中成为了一种心灵的寄托,绽放出“一花一天堂”般超越物质的存在感。

杨雁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其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韩国光州美术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馆,纽约苏富比艺术空间等展出并收藏,被誉为传统与当代结合的典范,曾受邀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艺术学院讲授中国画。

在此次展览展出过程中,艺术中国记者就创作题材、书法与绘画的相互关系、中国水墨当代性等几方面采访了艺术家杨雁翎。

杨雁翎 《姝》 180×100cm 水墨纸本 2017

艺术中国:中国画有人物、山水、花鸟诸科,您为什么选择了花卉为主要的创作题材?

杨雁翎:美国作家约翰· R•麦克尼尔著作的《太阳底下的新鲜事》中曾讲过“世界万物是上帝在创世纪的时间都安排好的,所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虽然说人类历史的,绘画史也同用,没有新鲜的体裁,只有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生命体验。所以,对于我个人而言,在题材上并没有特殊的限制,也不想被定义,只是这个阶段,花卉给予我足够的创作热情和表达空间,与人生体验有契合。在与古为徒的基础上符合我延展的梦想。遵循传统技法,视觉经验和表达方式与传统拉开距离。一切唯心所造,每个人的认识造成了不同人眼中的世界。同样的问题,当我们与过往的习惯保持距离,换一种角度去观看,它也会呈现与以往不同的世界。当我们把常见的一朵花朵无限放大后,它丰富的肌理组成的褶皱,为你呈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神秘景象,这种已知里的未知让我乐此不疲。所以,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去表现你眼中的世界。

艺术中国:您不仅进行绘画创作,也进行书法创作,请您谈谈书法与绘画的相互作用。

杨雁翎: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从“书画”一词中可见一斑。书之所以在画前,书法中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的用笔恰恰也是中国画中的用笔。之前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在小楷的练习上,今年开始写草书之后,我觉得草书中流动变幻的用笔恰恰是一个工笔画家在线的处理上需要的。所以书法并不只是画面上的题跋,更是在长期的用笔训练中既锻炼笔墨,更是磨炼了心性。中国的书画是文人雅趣,更是一种观物观心的修行。

杨雁翎 《金刚经》 138×69cm 纸本书法 2022

艺术中国:追根溯源、以古为徒,在社会环境、创作状态不同的背景下,宋元绘画给您的启示有哪些?

杨雁翎:首先宋元时期的绘画不管是技法还是格调在中国绘画史上都是灿烂辉煌的高峰。它笔墨的讲究,品位的高雅是一个中国画画家孜孜不断的追求,中国的绘画一直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苏东坡写给文同的诗中最能体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其身与竹化,彻底消除了人与物的关系,观与被观的对立,二者合二为一,人与外部世界彻底同化。这种既是对外部世界观察描绘的极致,也是精神上超越物的束缚的悠然。

杨雁翎 《微》 108x78cm 绢本设色 2023

艺术中国:您继承了宋元的气息,在您看来中国水墨的当代性是什么?

杨雁翎:当代要与当代发生关联。古人的笔墨锤炼和文人精神的高远正是当下快节奏生活需要静心的一种方式。只是我们的生活形式已与古人发生了千差万别的变化。在扎根于中国文脉精神里发展与当代相符合的作品,在限制中求发展才是生命的超越。

“须臾流光”展览现场

艺术家杨雁翎作品格调高雅、润泽氤氲,以女性艺术家的视角,呈现出细腻、温暖的画面,流露出从容、自在的浪漫气质。她以独立的思考、精进的笔墨,在现代语境下体验生命的自由,内心的丰沛。

“须臾流光”是时间的细微变换,光影的瞬息流转;是存在于我们心灵深处的美好,如梦境中闪现的片段,记忆中闪烁的微光;是艺术家于画笔下捕捉的生命力。

展期将持续至8月18日。

(撰文/采访_贾凡 本文图片由颂艺术中心提供并允惠使用)

“须臾流光”展览现场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