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莲(湘潭)
【资料图】
卷首语:“吃得苦”才“霸得蛮”
生而为人,旦夕祸福,总会和药产生点联系。
药并不总是苦的,湖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药材中,九转黄精甜如蜜饯,大宗药材湘莲,无论是莲子羹还是可以生吃的太空莲,都是甘甜可口的。但药材苦者居多,厚朴与杜仲、黄柏(bò)在湖南并称“三木”,也可以说“三苦”。其中最苦的是黄柏,《中国药典》评价其“极苦”,敦煌石窟出土的数万卷古书,大多用黄柏染过,这是虫子也吃不了的苦。
甜、苦是药材的味,中医们更在乎药材的性:热、温、凉、寒。中医配药讲究“君臣佐使”,就像一支乐队,必须协作,才能奏出华章,良药也是如此。湖南20多种国标药材中,一半以上都是性寒味苦的。湖南深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包围之中,夏季溽热,冬季湿寒,草药生于山间,虽经日烤火逼,却是一副雪魄冰姿,可济世救人。草有仁心,入凡世经千锤百炼,才成一味救人的药。而湖南人“吃得苦”,如果没有尝过百草的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这一身硬朗骨骼从何而来?
2000多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出土有杜衡、良姜、桂皮、佩兰等草药,湖南人食药采药的历史源远流长,长沙有药王街,新邵有药王殿。“草中黄金”“南方人参”“四时神药”,这些湘药来头不小,行事却简单而朴素:治病救人。一叶一茎,一花一果,尽管渺小,却承担了拯救苍生的重大使命。向它们致敬。
本草湖南丨雪峰山与资水划出的独立世界是湖南最大的药库
版面有文字标注的26种药材均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湖南是产粮大省,也是产药大省,湖南的中药材资源有4667种,雄踞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中药材种植面积479万亩,中药材年产量达177万吨(2021年统计数据)。历代本草也记载“杜仲产湖广,湖南者良”“猪苓生衡山山谷”“女贞生武陵山谷”“白术瘦而黄者是幕阜山所出”,那么湖南的药材多生在何处?
药材不同于蔬菜水果,品种改良之后可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药材需要独有的生活环境。中药中使用的药材大多有自己的特定产区,这种地理空间和草本植物的精准对应就是草本领域所讲究的“道地性”。根据这种道地性,中草药可以分出十大“道地产区”。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川药、浙药、藏药,湖南的药材属于江南药,这个区域大概包括了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福建,而湖南的中药资源量最大。
在湖南的一众山水之间,雪峰山与资水划出的独立世界是湖南最大的药库。这片区域是云贵高原向华中抵近的阶梯,很多珍稀植物向东传播的走廊。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拥有雪峰山主体部分的怀化市中药材资源2340种,已经占湖南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的52%。除此之外,雪峰山北麓的安化有“湘中药库”之称,东麓隶属于邵阳的隆回县金银花与龙牙百合皆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种植县,丰富的中药资源让雪峰山东麓的小镇廉桥一跃而起,自古就有南国药都之称,如今仍是全国十大专业药材市场之一。
隆回金银花(隆回县)
除了雪峰山,湘西武陵山、湘东罗霄山、湘南南岭及洞庭湖地区也是湖南药材主产区,因所辖地区气候环境迥异,药材药性颇为独特。如洞庭湖区是湘莲的传统种植区,湖水的积温效应孕育了“寸三莲”绝佳的口感与地道药性。
湖南药材流动中心却在湘中。得航运之便的湘潭,明代中叶后,在“米市”的拉动下,商贸迅速崛起,各地药商肩挑背负,到湘潭来摆摊设行。至清中期,领有官帖的药材行已满10家,“各行省药商莫不辐辏湘潭,各取所需”,一时有“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之说。湘潭的药业江湖地位得以牢固奠立。到1849年,药材购销银两“岁可达八百万”,药业成为湘潭的重要经济支柱,是名副其实的湖南药都。不过随着水运时代的落幕,湘潭的药材市场也发生转移,省会长沙无可争议地成为新的取代者。
长久以来,与耕地形成的乡村、水网孕育的城镇相比,产自大山深处的草药编织了湖南另一个版图。这个版图更加隐秘,要细致地了解它们,则需要深入药的领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