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 > >正文

社论丨持续进行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日前,中国经济面临一些下行压力,美国一些政客趁机抹黑中国发展,比如耶伦暗示中国经济放缓可能对美国构成风险。

拜登政府上台后,为了维护美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持续给欧洲和东亚制造麻烦。俄乌冲突导致整个欧盟经济陷入通胀和衰退阴影,德国等国制造业因能源危机而剧烈萎缩。在东亚,美国通过长臂管辖和政治施压,试图破坏高效运转的东亚供应链产业链网络,制造一系列不确定性风险。其目的就是在疫情后的复苏阶段,破坏欧盟和东亚竞争者的稳定发展环境,令各种科技、产业、人才资源流向美国。

世界经济正处在一个新周期起点,各主要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与科技产业,增强自身竞争力。这种大国产业竞争源自美国去全球化潮流与美国优先主义,美国进而想要打破已有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贸易格局,尤其是破坏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遏制中国发展。

最终决定中美竞争结果的是两国谁能够完成结构性改革,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新世纪以来,美国依靠货币宽松政策制造消费浪潮,产生了金融危机与产业空心化问题。美国继续依靠量化宽松政策稳定经济,并希望实现结构转型。拜登入主白宫后,借助巨额政府债务投资于基础设施、产业补贴(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与社会保障。

拜登政府主要目的是推动结构转型,但这一转型建立在高债务、高通胀与高利率基础之上,最终其政策结果可能不是实现结构调整,而很可能是制造风险和更大失衡。其政策推高了通胀并通过工资上涨而长期化,利率升高给长期适应极低利率的美国银行体系带来巨大的风险,通胀与工资的螺旋上涨也持续抬高制造业成本,美国巨额债务与美元武器化刺激了全球许多经济体的去美元化趋势。美国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是不断实施扩张性政策后积累的顽疾,美国依靠扩张性政策调结构更是南辕北辙,尽管短期内可能带来繁荣,但巨大的代价会随之而来,并产生更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稳中求进的方式推动结构性调整。中国需要直面长期高速增长期间积累下来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促进和壮大高质量发展的新兴部门,培育新动能,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进改革。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后疫情时代复苏阶段。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每次经济重启时,由于庞大的货币与财政措施会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巨型反弹,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资产价格上涨、挤压制造业与民营企业、宏观债务率上升过快等问题,随后政府需要出台紧缩政策,但这也会造成短期内的剧烈波动。现在,我们需要注意避免“一放就乱”的问题,并要平衡好高质量发展与稳经济之间的关系。

当前,中国正在出台一系列政策稳定经济,不会过度采取刺激手段去抬高潜在增速,但会产生有效的托举效应,并令市场逐渐恢复信心。8月15日,中国超预期下调了MLF、OMO、SLF等利率,上海、山东等地公布计划发行棚改专项债,同时化解地方债风险的措施也将要实施,这些措施落实后都将促进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温和的上升周期。中国负责任地在短期稳定与长期高质量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坚定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与信心,而美国不断用增加债务的方式解决问题,才是制造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因素。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相关阅读